关于印发《淮南市林业局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淮南市林业局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2025年各项工作任务。
淮南市林业局
2025年4月29日
淮南市林业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林业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局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三绿”并举,推动“四库”联动,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努力开创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淮南建设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贡献林业力量。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着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度参与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淮南林业改革经验,推动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二、全面实施绿美淮南行动
持续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全力争取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高标准打造绿美村庄20个、绿美乡镇4个。开展全生命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推进森林全覆盖行动、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皖北杨树更新行动、见缝插绿行动等,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任务1万亩。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开展古树名木普查,深入挖掘古树名木所蕴含的文化和生态价值。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实施营造林16000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00公里。
三、深化林长制改革
创新林长制改革举措,加强林长制督查,优化考核评估,压实林长责任,全面加强森林、湿地、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聚焦林改“四问”,以森林经营、国有+集体为突破口,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集体林地延包和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试点,强化林长制工作平台运用,加强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协同自然资源部门开展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清理整合。稳妥开展集体林地延包和自留山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持续开展“国有+集体”场村合作。扎实推进林木采伐等政策落地。完善焦岗湖、上窑山等自然保护地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科研院所林业科技合作,推进中山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淮河、江淮运河森林生态廊道。认真总结林长制改革建设工作,选树推荐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
四、强化林草湿资源保护管理和要素保障
开展森林资源本底调查,全面摸清资源底数、精准估测森林蓄积量。加快“两张图”数据融合,优化林地转入转出审核流程。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开展重要湿地动态监测,实施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公益林保护和林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体系和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做好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占用自然保护地审核审批,科学配置林地定额,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突出“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提升政务服务。
五、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积极跟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审批,扎实开展规划编制、勘界立标,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推动智慧化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实现动态监测监管及预警应急处置。规范和加强机构管理,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探索自然保护地群管理模式。
六、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开展爱鸟护鸟行动、“清风行动”“网盾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和乱挖滥采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科学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与拯救,完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推进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建设,规范开展野外监测巡护。
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优化升级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体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支持引导林菌、林药、林旅等产业发展,力争全市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超过10万亩,产值突破36亿元。认真落实《安徽省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探索推进碳票试点。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苗木花卉等重点产业,壮大绿色富民产业,力争林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积极推进木竹产品应用发展,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更好发挥森林“粮库”作用。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研究推出质押型、增信型、混合型林业金融产品,拓宽担保渠道,推广特色林业保险,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八、提高林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组织实施防火道、管护房、视频监控等工程,加强物资装备配备和森林防扑火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建设,探索“林长制+网格化+人工智能”,全面推进“管住火、预测火、发现火、灭小火、防大火”全链条“五火”共治。积极开展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高质量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任务,确保美国白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九、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深化育种技术攻关,联合省林科院、高校及龙头企业,聚焦特色树种中山杉,开展技术应用研究,推动良种基地提质增效,大力推广中山杉、无絮杨等速生用材林等新品种,新建市级林木良种示范基地1—2个。完善林区基础设施,改造林区道路。配套建设光伏供电系统,重点支持林场机械化作业。健全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科技帮扶行动,组织全市50名林业科技特派员,开展重点乡镇、村、龙头企业实地指导600次以上。深化“一周一技”服务,精心组织林业科技,林下经济、林业产业等实用技术征稿活动。强化标准引领与质量管控。培育标准化示范企业1-3家。
十、加强林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紧扣市委“六个新突破”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抓班子带队伍,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林业干部队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落细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和关心关爱干部的具体举措,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干部。加强基层林业站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十一、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第一要件”办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机制,持续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和“一支部一品牌”林业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赋能。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内部监督。高质高效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审计、省委巡视、市委巡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抓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强舆情监测研判,科学有效防范和应对舆情风险。加强林业宣传和政策解读,讲好林业故事,提升林业宣传的引导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