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4年淮南市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22 15:27信息来源:市林业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县、区(园区)林长制办公室,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2024年淮南市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常委会暨市级总林长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淮南市林长制办公室

2024722日 

 

2024年淮南市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

 

全市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要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勇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勇当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勇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忠实实践者,努力建设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淮南,全力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淮南。

一、聚焦高颜值绿美淮南,在实现生态美上迈上新台阶

1.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聚焦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充分发挥林长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和定期调度,一体推进绿美淮南十大行动。制定《绿美淮南行动建设规划(2023-2027年)》和绿美矿区建设标准,打造绿美江淮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绿美淮南行动。持续推进二河三山三湖四廊重点工程建设,积极申报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2024年,全市实施人工造林0.8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退化林修复0.9万亩、森林抚育3.2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庇护面积7万亩,实施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8个;打造绿美村庄23个,绿美乡镇6个;建设口袋公园21个,新增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地面积94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城市绿道23公里以上;组织评选认定精品生态园”“农家小院等市级乡村旅游品牌20家左右。(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此项及以下任务分工均需各县区(园区)组织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落地实施。加强湿地公园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实施焦岗湖,凤凰湖,瓦埠湖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开展重要湿地动态监测和评价,编写湿地监测报告。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扎实开展森林督查、自然保护地及湿地违法违规问题排查。2024年自然保护地保护率稳步提升。(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3.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举办第43爱鸟周宣传活动。加强珍稀濒危野生物种及栖息地保护,推动省级野生动物监测疫病监测站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完善省级耐湿树种种质资源库建设,持续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开展联合执法、科普宣传和野生动物繁育机构监管,规范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行为。加强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联系合作。加强冬春季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和补偿工作。落实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违法违规问题排查。(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二、聚焦高价值绿美淮南,在实现百姓富上取得新成效

4.用好森林摇钱树树立全生命周期森林经营理念,落实《安徽省全生命周期森林经营实施方案》,向森林经营要效益。在调查摸底和尊重基层意愿基础上,有序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树立大食物观,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油桐、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大力发展食用菌、林下中药材种植等,加快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5.用好湿地聚宝盆积极开展湿地科学利用,充分挖掘湿地生态资源,发展湿地旅游新业态,开展焦岗湖、凤凰湖湿地科普教育,统筹湿地保护修复、生态旅游和资源利用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湿地生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支持寿县试点种植巨菌草等兼具保护与经济价值的作物,推动生态治理、畜牧饲料和生物质能源的有机结合,拓展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6.用好碳汇印钞机根据省林业局工作部署,落实林业碳票制度,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开展碳汇森林经营模式、技术路径、碳汇计量开发、项目开发、市场交易等工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检察院、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聚焦高品质绿美淮南,在实现动力足上取得新突破

7.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聚焦林改四问,出台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谋划1-3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点,重点在农田林网、苗木花卉、林业产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建立“1+N+X”工作体系。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林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小山变大山托管模式改革试点。加强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支持八公山区、谢家集区等县区开展集体林地资源本底调查。围绕林权登记、森林经营、国有+集体等小切口突破,形成可复制典型案例。组织实施百场带千村行动,推动国有林场与村集体、林农开展合作营林,提升林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推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

8.扎实推进林地占补平衡。加强用途管制,强化林地审核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出台《淮南市建设项目永久占用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方案》《淮南市林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办法》,落实政府林地保护法定职责。科学划定、动态管理补充林地储备库,通过以补定占,实现林地占补动态平衡。探索林地占补平衡指标市级统筹和信用额度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四、聚焦高质量绿美淮南,在实现产业优上得到新进展

9.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实施《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升林业产业科学化水平,着力打造寿县、凤台县、八公山区 6万余亩特色经济林,凤台 3万余亩林苗两用林,焦岗湖、八公山、上窑山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好林业土特产文章,提高优质森林食品供给能力,建设长三角高附加值林产品供应基地。2024年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增速保持与全市经济发展同步。(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

10.探索推进以竹代塑着力抓好竹林资源试点培育、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率先推广应用以竹代塑产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11.强化科技赋能。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在舜耕山、八公山、上窑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用于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建设。持续开展护松行动,强化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预防检疫,坚持飞机防治为主,地面防治为辅,统筹抓好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等防治工作。推进林草创新团队建设,建设一批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持续推进林业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强林行动。(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2.提升金融保障。强化双招双引,优化招引流程,建立林业双招双引项目和重点企业储备库,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林金融产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完善林权融资配套服务。积极推行林长制护林保,全面推行野生动物致害险和古树名木综合保险,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价值保险试点。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基金母基金,按规定和程序设立市级绿美淮南行动专项子基金。(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继续发挥林长制优势,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13.强化林长履职。落实省市总林长令,切实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建立重要任务提示单、工作建议函、监督检查一单一函一检查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林长巡林、三个联系定期通报机制。完善和创新林长履职方式,全面落实《安徽省林长制工作导则(试行)》《淮南市林长巡林工作制度(试行)》,认真落实六项工作方法。强化市县林长重大重点工作的领办督办,协调林长督导推进1项以上重点任务、牵头协调1项以上难点问题。探索实施林长制+林业重点工作行动计划,提升林长+河湖长湿地联合管护协作共治机制水平。(责任单位:市林长办、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14.加快示范建设。坚持市域统筹、整体推进,总结提升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创新点建设成效,建立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创新点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省证监局)沟通联系,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示范、采煤塌陷区生态保护修复2个省级林长制改革创新点建设。全面完成高质量实施农田林网建设“618”三年提升行动。加强中山杉特色产业发展,完善焦岗湖、上窑山等自然保护地区域基础共联、生态共保、产业共兴、发展共享机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筑牢长三角生态屏障。(责任单位:市林长办、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15.做实考核激励。强化省市级林长制实施情况考核结果运用,年度考核后位的县区,由市级林长或委托市林长办对县区总林长进行约谈,对照扣分因素,剖析原因,指导县区查摆问题、补齐短板、改进提升。全力争取2024年在省林业局林长制考核中提升位次。组织开展全市林长制实施情况督查,推动问题整改。优化考核指标,制定2024年度市级林长制实施情况考核细则。相关职能部门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鼓励各地真抓实干、创先争优。(责任单位:市林长办、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16.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乡镇林业工作能力建设,乡镇(街道)应当确定人员承担林长制相关工作,管好用好各类生态护林员队伍,推动源头治理落地落实。加大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全市推行林长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国有林场道路健康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7.加强宣传培训。以安徽省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五周年为契机,积极总结推荐林长制改革成效和典型案例,在《中国绿色时报》《安徽日报》《淮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林长制改革典型案例、创新举措和先进经验,寿县、凤台县3篇以上,其他区2篇以上,并纳入林长制考核。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开展林长制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加强林长制改革理论研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局、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